信息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整容一條街”熱鬧非凡
從首爾江北老城區(qū)乘地鐵3號線到達號稱富人區(qū)的江南,站就是“狎鷗亭”,據說是因為較早有人在這里建了一個觀賞野鴨的亭子而得名。如今,這里時裝專賣店、時尚咖啡館、個性酒吧鱗次櫛比,奔馳、寶馬之類的進口汽車來來往往。在以“狎鷗亭洞”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這片街區(qū)內,遍布著多條胡同,胡同中密密麻麻地開滿了門臉不大的店鋪,臨街的一樓多半是服裝店、飯店和酒吧。向上看,則不時會發(fā)現標有韓文“整形美容”四個字的招牌———這里的“整容診所”都設在二樓以上,以便顧客避開行人的注意,保護隱私。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韓國“整容一條街”。
每年秋冬是整容旺季
據介紹,韓國私人整容診所的醫(yī)生分兩類,一類是獲得韓國整形學會認證的,另一類是有醫(yī)生執(zhí)照,但沒有整形醫(yī)生資格證書的。每到秋冬季,整容的人就會增多,因為這兩個季節(jié)的氣候有利于傷口愈合。中秋節(jié)7天長假時,顧客會更多,預約號早在8月末就排滿。
街頭難見單眼皮女生
美國《華盛頓郵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變臉之都’:首爾醫(yī)生苦做整容手術”的文章。文章描述了這個東方對整容的狂熱。“許多年輕女性拿著從時尚雜志上剪下來的明星照片,來到診所要求做一個相同的樣子———大眼睛、圓潤的顴骨、挺拔微翹的鼻子”。韓國慶熙的一份調查顯示,在韓國25~39歲的年輕女性中,有近六成表示做過整容手術;40歲以上女性中,做過整容的也有四成。記者曾在韓國采訪過2002年世界杯,這次重回首爾,感受較深的就是,幾乎找不到單眼皮女生了,只有街上背著書包的小孩子還留有小眼睛、扁平臉的特征———因為韓國不允許未成年人整容。
影視明星推波助瀾
韓國整容業(yè)之所以能形成產業(yè),韓國影視明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方面,長相俊美的明星隨著“韓流”走紅韓國甚亞洲,成為無數人的偶像;另一方面,明星們“變臉”前后的對比照片在互聯網上傳播,讓無數人產生“你行,我也行”的心理??纯错n國整容診所的口號就能感受到巨大的“明星效應”———“李英愛的眼睛、宋慧喬的嘴唇、李貞賢的鼻子、金喜善的臉型?,F在,美可以心想事成”。在影視明星的帶動下,韓國刮起了整容風。城市里有“整容一條街”,電視有“整容頻道”,整容醫(yī)生是女性的“理想新郎”。整容被韓國人當作了一項“終身工程”,就像買車買房一樣,成為生活消費的重要內容。年輕時,他們做雙眼皮、墊鼻梁、瘦臉,上了年紀就去拉皮、除皺。聽韓國朋友講,現在送給高中畢業(yè)女生較流行的禮物是“雙眼皮手術”,而送老人去整容也成了敬老方式。
韓國人為啥熱衷整容?
愛美之心,各民族都有,為何惟有韓國人能將其發(fā)展到“”?在社會學家看來,這與其社會風氣和經濟文化條件緊密相關。朝鮮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面子”,韓國女性不管是20歲還是70歲,即便只是買菜也要穿戴整齊、認真化妝后方能出門。在街邊賣烤栗子的大媽,也擦著粉底、抹著口紅。重視面子的傳統(tǒng)延續(xù)到現代社會,就演變成所謂的“外貌上主義”,尤其是在大男子主義主導下的韓國社會,對女性以貌取人的習慣更是根深蒂固。近些年來,韓國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形墊十分嚴峻,大企業(yè)新人報考與錄取比例幾乎達到1000∶1,為女性提供的職位更是少之又少。在這個90%的人都能上,50%的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的,女人繼續(xù)往上走的惟一捷徑就是找個好丈夫,整容和上一樣成了“裝點門面”的手段。
韓國男性在整容風潮中也不能免俗,因為相貌關系其就業(yè)與升遷。男性整容的風潮甚刮到了韓國政壇,總統(tǒng)盧武鉉就公開宣布做過眼瞼整容術,以去除日漸下垂的眼袋。不少韓國青少年認為,長相難看可能會遭到朋友排斥。韓國某調查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人認為“評價對方時會受到外貌的影響”。
外貌上不可取
雖然整容已經越來越成為韓國社會中的尋常小事,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韓國整容專家對此解釋說,韓國男人一方面喜歡在街上看到美女,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女性親屬整容有危險,未婚的男性還擔心“變臉老婆”基因不可靠,以后孩子的外貌沒保證。23歲的女生李韓娥也對記者說:“每個人的容貌、長相是天生的,是父母賦予的生命權利,不應該輕易做后天的改變,否則會違背韓國傳統(tǒng)的家庭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