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雖然不大,其骨骼數量卻占人體骨骼總數的1/4。每只腳有33個關節(jié),100多條肌腱、韌帶,數不清的神經與血管和心臟、脊柱及大腦相連接。因此,看“腳”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專家歸納出腳上14個不容忽視的健康信號,以供分享。
腳指甲輕微下陷:貧血癥狀。
如果體內缺鐵,腳指甲就會顯得蒼白、易折斷,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凹形或勺子狀的壓痕。補鐵時同時服用維生素C,加速鐵元素吸收。
腳面和腳趾無毛:可能是血管疾病。
當動脈硬化使心臟不能把足夠的血液輸送給腳時,腳上就會“寸草不生”。供血不足還會讓人感覺不到腳的脈搏,站立時,腳面是紅色的,一旦抬起,立刻變白。
腳經常抽筋:缺鈣、鎂、鉀等微量元素。
為了避免抽筋,睡覺前伸展一下腳丫,然后喝杯熱牛奶補鈣。抽筋后除了按摩,也可以敷冷毛巾或擦酒精讓肌肉放松。
腳傷總不見好:可能是糖尿病。
不斷升高的血糖破壞腳部神經,讓人對腳傷沒有太大反應。如果不及時處理,較終會導致截肢。
腳寒:貧血或甲狀腺問題。
40多歲的女性尤其容易出現(xiàn)。腳冷的同時還會感到疲勞、抑郁、皮膚干燥。
腳指甲厚重、發(fā)黃:
嚴重的真菌感染。治療不及時,指甲將變黑、發(fā)出難聞氣味。糖尿病、血液循環(huán)不暢、免疫力下降者較易“中招”。
大腳趾突然增大:可能是痛風。
痛風通常由尿酸過多引起,而尿酸多存在于體溫較低的部位,尤其是離心臟較遠的大腳趾。
雙腳麻木:糖尿病或過量飲酒,導致雙腳周圍神經病變。
這種麻木有可能傳染給胳膊和大腿,雖然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但可通過鎮(zhèn)痛劑和抗抑郁藥緩解。
腳關節(jié)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
它通常會先在腳關節(jié)或手關節(jié)出現(xiàn)病變。疼痛的同時還會感到腫脹和僵硬,常常是兩只腳一起疼。
抬不起腳后跟:預示神經或肌肉損傷。
常伴隨麻木和疼痛,并會擴散到后小腿或脊背下部。
腳部皮膚干燥、脫落:真菌感染。
如果不是很嚴重,經常洗腳,讓其干燥即可痊愈。嚴重的可吃點口服抗真菌藥物。
腳疼得邁不開步:
一般為應力性骨折,表現(xiàn)為腳側或腳掌疼痛,通常由骨質流失、營養(yǎng)不良,缺乏維生素D、鈣引起。
腳趾尖上翹:
嚴重肺部疾病的表現(xiàn),包括肺纖維化或肺癌。心臟疾病和胃腸疾病也和此有關。
腳后跟刺痛:
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老穿高跟鞋、常在堅硬的地面走都容易誘發(fā)此病,換雙舒適的平底鞋。(編輯/慧姐姐)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