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標準會隨著時間變換而改變,然而王爾德曾說,唯有美才“是時間不能翦滅的。哲理消失了,宗教信念不再存在,但美的生命常在。它是老少皆宜的恩物,是世上每個人的食量,甚是永恒的財富。”正在米蘭拉德尼宮展出的“之美”攝影展為我們揭示了美的價值和變遷。
在米蘭拉德尼宮那色彩剝落的壁畫上,盤旋著一個用燈光打出的拉丁詞組:gloria venustati,意為“之美”,也就是正在此舉行的這場展覽(extremebeauty in vogue)的主題。
展覽由美國版《vogue》發(fā)起和籌劃,由法國建筑設計師jean nouvel 擔任場地設計兼美術總監(jiān),集結了過去75年來由17 位攝影大師所拍攝的近100幅作品。
時裝攝影往往被指脫離現(xiàn)實世界。事實上,它是一面正確反映時代的鏡子。這些圖像所表達的,不僅僅是當代女性的外觀—比如裙子長度、唇膏顏色和發(fā)型—更重要的是她們對于容貌和生活的期望值。每個年代對欲望和美感都有一套判斷標準,對恐懼和禁忌亦各有觀念。
75 年來人們的審美變遷是這一系列作品的焦點所在。通過這些照片,我們不僅能窺見民眾審美標準的演變,也能看出妝容、攝影技巧乃近年來流行的整形手術是如何影響了每個時代的女性。jean nouvel 設計公司的藝術總監(jiān)sabrina letourneur 稱這場展覽為“美的歷程”—當你坐在展館內那些深紅色的絲絨沙發(fā)上環(huán)顧四周時,你對她的話就會深有體會。
展覽獲得了米蘭市市長letiziamoratti 及設計組合domenico dolce 和stefano gabbana 的支持。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這些照片證明了美麗并非膚淺之物。“較動人的美是發(fā)自內心的,即便這個女人看上去并不—性情更重要。”gabbana 說。他補充說,無瑕的人會讓他羞愧而走,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便是如此。
較早期的那些照片展現(xiàn)出當時社會對理想女性外表頗為不同的見解,令人大開眼界。erwin blumenfeld 在1950 年代的作品將你拽入由朱紅櫻唇和濃艷眼妝所組成的平面化的世界,georgehoyningen-huene 在1930 年代拍攝的《現(xiàn)代水手》(modern mariners)則展現(xiàn)了私密又頗具動感的海灘圖景。而clifford coffin 攝于1940 年代的一幅沙灘泳裝照又與前者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反差。
這一將不同年代的照片并列放在一起的做法,本意不僅僅是為了凸顯各個偉大攝影師的獨特視角,也是為了歷數(shù)身體本身的年代變遷。從helmutnewton 作品中強壯的、身段勻稱的女性,到deborah turbeville 作品中那些在澡堂悠然躺臥的柔弱模特兒—無論體形和尺碼如何漲跌,她們都擁有女性的迷人特征。從edward steichen攝于1934 年的《你的手》(yourhands)中那芭蕾動作般的手臂造型,到steven klein《體能訓練》(strengthtraining)中身著金色長袍的女力士那正在舉重的肌肉分明的胳膊,你能看出女性主義思潮在早期和后期對待身體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造成審美觀變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人們當時都在干些什么。”美國版《vogue》主編anna wintour 說。今天的女人通過塑膠和注射來改變自己的外貌和體形。“這已經成為了當今女性們外表的一部分,”wintour 說,“在美國,它是美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人們對于這個話題一點也不尷尬。”
“我特別喜歡irving penn 和helmutnewton 的視角。”gabbana 評論道, “對女人而言,如今手術就是一切。而攝影師所做的就是在照片上動手術。”過去十年來,天生的美貌已不夠用,女人們越來越依靠化妝品修飾。對于攝影師和編輯來說,這正是發(fā)揮無限創(chuàng)意的空間。richard avedon 在作品上以金屬面具遮掩面龐。duane michals更以花束將其完全掩蓋。irving penn 則尤其喜歡改變面容—他曾以羽毛面具點綴它,以頭發(fā)掩蓋它,以帆布包裹它、以牛奶浸泡它,更以美味的糖果裝飾它。
此,美貌的標準仿佛已經變得高不可攀,必須通過各種修飾才能完成—然而我們也能說,人們對女性美的理解日益寬泛。從1930 年代今,一切審美標準其實都是為了超越現(xiàn)狀而設,而今天的女性已經地超越了女性本身。于她們究竟成為了什么,也只有攝影師才能告訴我們。
1930-2009朱顏更迭
每一個十年,隨著社會風尚的改變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女性美的定義都有所變遷。有時趁你不注意,潮流卻又轉回了從前。從1930 年代到2000 年代,80 年間,我們見過多少姿態(tài)各異的美女?
1930s古典美女
1930 年代是治愈的十年。不少歐洲還沒完全從一戰(zhàn)的陰影中恢復過來,經濟大蕭條則從美國蔓延到了。在像chanel 和vionnet 這樣的法國時裝屋走紅的同時,充滿向往之情的人們必須想辦法將夢想與嚴酷的實際生活拼接在一起。秀蘭·鄧波兒為人們帶去了喜笑歡樂,因而成為了30 年代較耀眼的紅星。整個30 年代,臉蛋紅潤、富于肉感的年輕姑娘都很受歡迎。
與此同時,生產力的增長和技術發(fā)展使得美發(fā)和美容產品從質到量上都獲得了飛躍。到發(fā)廊去做冷燙在1930 年代是很流行的。在世紀初的假小子風流行一時之后,從1920到1930 年代,人們對女性魅力的愛慕再次抬頭,以joancrawford 為代表的古典、雅致而感性的風格成了女人們的追求。在艱難歲月里,這類女人仿佛能喚起人們的求生意志。
因此,在整整十年當中,唇膏的顏色一年深似一年。1930 年代較流行的一種口紅色號叫做“牛血”,它會留下難以洗去的唇膏印。女人們用唇膏越來越費,以于當時有張報紙發(fā)表文章說:接吻已經過時了。猩紅色的長指甲也很流行,眉毛則要修得比20年代更細——有些人干脆把眉毛剃光,用眉筆畫兩道細線。相應的,假睫毛也成了生活必需品。值得一提的是,30 年代風格對審美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的時裝界和美容界。當代設計師和明星經常到那個年代去尋求靈感。當年好萊塢的玉女到今天也仍是人們的時尚偶像,她們代表著較純粹而的女性形象。
1940s戰(zhàn)時審美標準
整個1940 年代都深受二戰(zhàn)影響,這一影響當然也波及到了人們的審美標準、化妝和著裝方式。1942 年,英格麗·褒曼主演了電影《卡薩布蘭卡》。在這部名片當中,她顯得嚴肅而美艷,同時又富于成熟溫柔的風韻。她的造型十分健康自然,一點也不浮夸。這一形象代表了1940 年代的美女——造成這種審美觀的原因有二:其一,人們仍沉浸在經濟大蕭條的沮喪情緒中,其二,全世界都陷于戰(zhàn)爭的苦難,人們也沒什么心情去尋歡作樂。
只要看看1940 年代那些廣告招貼畫,你就能找到不少英格麗·褒曼的影子。幫助協(xié)約國“盡快取得勝利”是貫穿40 年代早中期的一個社會主題,無論是呼吁大家在后院種菜,還是推出一支“軍旅紅”色彩的唇膏,宣傳上全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即便是較耀眼的明星,當時也習慣在不拍戲的時候自己做美發(fā)工作。金發(fā)美女們愛用檸檬洗發(fā)水,深膚色的美女則用醋來護發(fā)。她們習慣在洗發(fā)之后坐在陽光下把濕發(fā)曬干。
40 年代的美女當然也很關心自己的身材,有個苗條的美國女明星曾透露,她保持身段的秘訣就是早晚都做幾分鐘拉伸運動。不過,當時的女人更喜歡曲線柔和的微胖身材。大蕭條剛過去不久,纖瘦被視作窮苦的表現(xiàn),生活富足的人應當擁有圓潤的胸部以及一點點贅肉。根據美國某女子高校1948 屆畢業(yè)的119 位年輕姑娘的身材統(tǒng)計數(shù)字,我們可以大致算出同時代20歲上下年輕女子的平均身形和:身高大約163cm,體重在56kg 58kg 之間;她的鞋碼是7號——對一個年輕的現(xiàn)代女子而言可謂十分。
1950s向夢露靠攏
“真正的魅力是建立在女人味的基礎上的。我覺得性感必須要發(fā)自內心、自然而然,才會吸引人。托老天爺?shù)母?,我們大家生來都是性感的,可惜好多人都無視甚拋棄了這一天賦。”1950 年代較的性感偶像瑪麗蓮·夢露曾這樣說。
據說為了保持胸型,夢露在睡覺的時候也堅持穿胸衣。性感就是50 年代女人的追求。當時每個女人都夢想擁有像夢露那樣又尖又翹的大胸部。在那個時代的時尚雜志中,可以看到不少向年輕姑娘傳授運動擴胸術的文章。“我們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讓胸部增大。”整整一代人都把這當作人生信念。
為了大胸部,50 年代的姑娘不需要把自己弄得瘦骨嶙峋。她們只需要擁有“可愛”的身材就可以了。加之高熱量的快餐當時還沒有出現(xiàn),因此保持身材并不困難。由攝影師bunny yeager 拍攝的池畔女郎能夠代表1950 年代的審美標準。當然,這基本上就是由男性眼光決定的審美標準。化妝品公司毫不猶豫地利用女人們取悅男人的心理來推銷產品。你不買dorothy graysalon面霜?那你的丈夫就會離你而去,投入其他女人的懷抱。實際上,抗皺技術當時還沒被研發(fā)出來——付出了卻得不到相應的效果,這才是女人們的悲劇。她們可以依靠的事實是,離婚在當時的社會還很難被接受,因此她們也不那么容易遭到拋棄。
1960s皓齒明眸
1960 年代的女人開始格外關心起自己的皮膚。為了獲得健康美麗的膚色,日光浴在女性當中流行。專家則建議她們在鼻尖、顴骨和下巴上使用陰影粉——這種化妝方式特別適合健康膚色。
1950 年代末期,化妝品公司gala和max factor 相繼推出了淺色的閃光口紅。由于父母大都不允許家里的年輕姑娘抹深色口紅,這類柔粉色和桃色的口紅一上市就廣受歡迎,蔚然成風。粉彩色指甲油也隨之流行了起來。而在《埃及艷后》上映之后,所有人都開始學畫伊麗莎白·泰勒式的眼線。模特jeanshrimpton 和twiggy 以及女明星julie christie 則以她們那畫了眼線的大眼睛締造了60 年代的美女標準。
從60 年代早期開始,女人們的裙子變得越來越短,服裝也更加貼合身體曲線。然而直到60 年代末期,迷你裙甫一出現(xiàn),還是招來了一片叫罵。由于需要裸露更多肌膚,身段苗條就顯得重要了起來。mia farrow 那種小男孩般嬌怯的身材漸漸流行。
1961 年,一位體重97 公斤、穿44 號衣服的名叫jeannidetch 的家庭主婦把她的朋友們召集到了家中,表示自己無法拒絕曲奇餅干的誘惑,而朋友們也紛紛坦白了自己在飲食上不夠自制的行為。此后,這幫家庭主婦每周聚會一次,很快就都減輕了體重。所謂的“體重管理人”(weight watch)就此登上歷史舞臺。兩年以后,jean 創(chuàng)建了慧儷輕體公司,名利雙收。女人們對體重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也就此開始了。
1970s清新自然
“從前,有三個姑娘考入了警校……1980s醒目的金發(fā)女郎1980 年代是減肥產業(yè)的春天。雖然減肥輔助產品一直以來都有,但在80 年代,快速減肥成了人們的訴求。全職主婦的人數(shù)急劇增長,人們又開始流行把家搬到郊區(qū),因此女人們不再有時間在家做飯,速食食品更加劇了民眾的肥胖問題。模特出身的christie brinkley 可以代表80 年代的美女標準:可愛、年輕、善良的金發(fā)女郎,風趣而有人緣。她較的三張照片,就是從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刊登在《體育畫報泳裝特輯》(sports illustrated swimsuit edition )封面上的那三張性感的泳裝照。madonna、jane fonda、cyndi lauper、fleetwood mac 樂隊的stevie nicks 和“ 在calvin klein 和她自己之間什么也沒穿”的brooke shields 也都能代表80 年代的審美觀。
彩妝走的是配合80 年代風格時裝的路線,追求自然不造作的效果,不過奪目的紅色嘴唇搭配當時很多見的橘紅色外套,效果卻很難說是自然。由于皮膚癌成了熱門話題,很多人都開始以日曬中心代替日光浴。與此同時,制造曬黑效果的涂抹型化妝品也流行了起來。
女人們的發(fā)型則往兩級分化:蓬松的長鬈發(fā)和容易打理的男式短發(fā)。摩絲成了每個人梳妝臺上的必備品。隨著朋克文化的時興,姑娘們開始把頭發(fā)剪得越來越短,并染上各式各樣的艷麗色彩。這種發(fā)型配上80 年代流行的“哦,我的肩膀從領口滑出來了”風格的上衣,令姑娘們顯得非常健康性感。”只要是對1970 年代感興趣的人,對以上這句臺詞就不會太陌生。那些長在70 年代的美國女人則多半能把它倒背如流。
1976 年,一部名為《女探俏嬌娃》(charlie’s angle)的劇集在美國開播,其中的farrah fawcett 憑借該片一炮而紅,一時之間,所有女人都千方百計想做出蓬松迷人的“farrah 式發(fā)型”。市面上甚出現(xiàn)了由fawcett 代言的farrahfawcett 洗發(fā)香波。當時幾乎每個在校女學生的臥室里都貼著fawcett 的海報。社會輿論對此頗有微辭,因為在這些海報上,fwacett 小姐可是明顯凸點了。
女性出外工作的現(xiàn)象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女人們根據不同場合改變妝容的需求也開始突出。1970 年,有位為露華濃化妝品公司工作的化妝師發(fā)表言論說:“對女人不分場合化妝的情況我已經厭煩了。我們要確保她們在各個場合都化著既合適,又與服裝搭配的妝。請千萬別在高爾夫球場上化晚宴妝!”自然的妝容在70 年代中期和晚期都占主流。眼線不見了,有時女人們在眉骨上打高光,或是用色調柔和的眼影來代替眼線。不過長睫毛仍然很受歡迎。
女性解放運動深入人心,女式長褲也流行了起來。成套的長褲套裝令女人們顯得修長而華美,但緊身褲有時候需要你趴在床上,靠姐妹的幫助才能拉上拉鏈。這些潮流對女人們的身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們必須苗條健美。人們不僅熱衷健身,還注意起了飲食。較早的健怡可樂tab cola 就是在70 年代末上市的。
1980s醒目的金發(fā)女郎
1980 年代是減肥產業(yè)的春天。雖然減肥輔助產品一直以來都有,但在80 年代,快速減肥成了人們的訴求。全職主婦的人數(shù)急劇增長,人們又開始流行把家搬到郊區(qū),因此女人們不再有時間在家做飯,速食食品更加劇了民眾的肥胖問題。模特出身的christie brinkley 可以代表80 年代的美女標準:可愛、年輕、善良的金發(fā)女郎,風趣而有人緣。她較的三張照片,就是從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刊登在《體育畫報泳裝特輯》(sports illustrated swimsuit edition )封面上的那三張性感的泳裝照。madonna、jane fonda、cyndi lauper、fleetwood mac 樂隊的stevie nicks 和“ 在calvin klein 和她自己之間什么也沒穿”的brooke shields 也都能代表80 年代的審美觀。
彩妝走的是配合80 年代風格時裝的路線,追求自然不造作的效果,不過奪目的紅色嘴唇搭配當時很多見的橘紅色外套,效果卻很難說是自然。由于皮膚癌成了熱門話題,很多人都開始以日曬中心代替日光浴。與此同時,制造曬黑效果的涂抹型化妝品也流行了起來。
女人們的發(fā)型則往兩級分化:蓬松的長鬈發(fā)和容易打理的男式短發(fā)。摩絲成了每個人梳妝臺上的必備品。隨著朋克文化的時興,姑娘們開始把頭發(fā)剪得越來越短,并染上各式各樣的艷麗色彩。這種發(fā)型配上80 年代流行的“哦,我的肩膀從領口滑出來了”風格的上衣,令姑娘們顯得非常健康性感。
1990s超模時代
1990 年代盛產超級名模,普通女性對模特般身材的狂熱追求也始于這個年代——linda evangelista、christyturlington、cindy crawford、naomi campbell、claudiaschiffer…便是90 年代比時裝本身更大牌的模特。人們今還對她們記憶猶新,卻很可能根本想不起她們當時都穿了些什么衣服。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在1991 年6 月的美國版《vogue》封面上會出現(xiàn)赤裸上半身的linda evangelista、christyturlington、cindy crawford 三個人——一本看不到時裝的時裝雜志。
在發(fā)型方面,女人們的風向標則是劇集《老友記》中的jennifer aniston。1994 年,留著長長的波浪卷的rachel green 走進了central perk 咖啡館;1995 年,她將頭發(fā)剪短到及肩,并做成微微向內彎曲的直發(fā)式樣;1997 年,她的頭發(fā)長過了肩頭,發(fā)梢?guī)c自然彎曲——每次她改換發(fā)型,姑娘們就會拿著她的照片到發(fā)廊去照做。隨著中性化服裝的繼續(xù)流行,中性化妝容也大行其道。這不表示女人們對化妝的注意力減弱了,相反,她們必須在臉上抹更多化妝品,才能完成一個容光煥發(fā)而又不于太過頭的妝面。
2000s永遠年輕
幾十年乃幾百年來,保養(yǎng)品所聲稱的那些抗衰老功能其實都是騙局。步入21世紀之后,我們在這方面終于看到了一絲曙光——美容界跨越了一道界線,新的技術衍生出真正有效的產品,我們總算能指望這些面霜少幫我們去掉臉上的一兩條小細紋了。而說到更迅速、更明顯的功效,則不得不提到注射美容。打一兩針 如今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簡直成了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誰也不會羞于提起自己上個禮拜所接受的去皺注射。來源:外灘畫報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