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種植牙是生物材料制成的一種仿生牙,分為植入人體頜骨起支持固位作用的種植體(牙根部分)和承擔咀嚼作用的牙冠兩部分。咀嚼效果跟真牙效果相差無幾。于是有了種植牙是人類第三幅牙齒的說法。為什么呢?
醫(yī)生根據患者失牙后牙槽骨及頜骨(俗稱牙床)的變化情況選用計算機計算加工出的牙種植體將其植入人頜骨內,作為人造牙根,然后在其露出口腔內的種植樁安裝牙冠,獲得與天然牙一樣的形態(tài)和功能。
為什么說人工種植牙是人類第三副牙齒?
人類一生有兩副牙齒:即6歲前生長的乳牙和以后逐步更替的恒牙。雖然“蟲牙”(齲齒)、外傷嚴重損壞乳牙,但人們一般并不介意,因為人類的第二副牙齒---恒牙將取代乳牙。恒牙應該伴隨人的一生,行使咀嚼、言語、美觀等功能。但因恒牙要經歷更長的時間,所處環(huán)境更惡劣。牙齒發(fā)育不良,“蟲牙”,牙周病、外傷、腫瘤、過度磨損等,致使恒牙過早脫落,有些人甚在孩童時期恒牙就被破壞以脫落。到了四十歲左右,許多人已掉了不少牙齒。六十歲以后,全口失牙的患者越來越多。第二副牙齒掉一顆,則少一顆,不能再生,衰老就是從失牙開始的。恒牙缺失后需要進行修復,通常采用固定義齒或活動義齒進行修復。但是無論哪一種義齒(假牙),都需要有鄰牙和牙槽骨粘膜作為支持和固位。這樣對鄰牙或基牙就都有一定的要求,甚損害。上世紀60年代,國外的學者研究出了多種能與骨組織直接產生“骨性結合”的牙種植體,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的修復方法:人工種植牙。目前已經成為一種相當成熟的修復方法,在世界各國已經普及,歐美發(fā)達中約有90%的病人采用口腔種植牙進行修復。我國近年來種植牙的開展也十分迅速。
種植牙被譽為“人類第三副牙齒”。這里所說的種牙,并不是真的種上一棵或幾棵與天然牙一樣的牙齒。它是用生物材料制成的一種仿生牙。通過人工種植牙技術修復缺失的恒牙后,不僅形態(tài)逼真美觀,患者感覺象真牙一樣,而且可以咀嚼食物,從而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所以說人工種植牙是科學技術進步為人類提供的第三副牙齒。
哪些患者可以接受人工種植牙修復?
人工種植牙修復可用于不同失牙情況。但如同任何一項醫(yī)療技術,它有一定的適應范圍,并非每一位失牙患者都可植入種植體;應先由專業(yè)醫(yī)師進行口腔檢查,拍全景x光片和做血液常規(guī)檢查,才可確定是否適合手術。如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在該病治療穩(wěn)定后,方可接受牙種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