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好酒,這一點從韓劇中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韓國無論男女都能喝酒,多少年喝下來,韓國就有了豐富的酒文化和喝酒禮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韓國傳統(tǒng)的酒道。
韓國的傳統(tǒng)酒是米酒。米酒是在蒸熟的糯米、粳米、面粉等中摻進酒曲和水發(fā)酵釀制而成的,也稱作濁酒、農酒。
據說,米酒在韓國三國時代就已經有了,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酒。米酒的顏色像掏米水一樣,是白濁色的,是一種酒精含量僅有6—7度的低度酒。
梨花酒是從高麗時代起就廣為流傳的代表性的米酒,由于米酒用的酒曲是梨花開的時分制作的,所以稱其為“梨花酒”。后來,由于什么時候都可以作酒曲了,“梨花酒”的名稱也就慢慢消失了。
米酒甘甜可口,喝上一口沁人心脾,常用作農忙時節(jié)農民解渴的飲料。米酒既是酒也是保健食品。米酒有時還成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任何一種米酒都需要十五六種原料來釀制。
隨著人們越來越關心健康,米酒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青睞。由于米酒酒精含量低,所以喝米酒時,可以象用碗喝水那樣一口氣喝下去,然后會滿意得稱贊一聲:“嘿!真通快!”喝一兩碗,肚子就飽了。
較近,人們很喜歡喝高麗時代從蒙古傳過來的一種蒸餾酒——燒酒(較近是稀釋過的燒酒)。此外,西方的啤酒也開始魅力四射。但濁酒才真正是老百姓的酒,并因此而源遠流長。
過去,每年一到陰歷10月,儒生們都會擇吉日,守禮數(shù),設宴款待大家。也就是說傳統(tǒng)社會常通過“鄉(xiāng)飲酒禮”,來傳授酒席上禮節(jié)知識。
此外,在節(jié)日和祭祀上也可以學到在長輩面前恭恭敬敬地喝酒的知識。只有得到長輩的允許,才能和他們一起喝酒。但是,到了喝酒的年齡,和成人儀式一樣,長輩們也會教給“酒道”。
當在酒席上作出無禮的舉動時,在家里父親就會對兒子說,在社會上先生或長輩就會對毛頭小子說“沒學好喝酒”之類的話,也就是違背了“酒道”的意思。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使得現(xiàn)在也不那么刻板地講究禮數(shù)了?,F(xiàn)在韓國有一種通用的“酒道”,比如,喝酒時,通常是年紀大的人,職位高的人先喝,要先給長輩擺上酒杯,當長輩遞過酒杯時,一定要雙手接。在長輩面前喝酒,要把臉稍向左邊轉過去再喝。酒和工作要區(qū)別開來。就是再醉酒,在工作崗位也不能露出一點破綻來,必須保持負責任地做好工作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酒宴禮節(jié)中一個心照不宣的慣例。
在韓國喝酒時說“干杯”,是表示心里高興愿意相互分享愉快,碰一碰杯烘托酒宴氣氛的意思,而不是象中國人那樣非要把杯里的酒喝干不可。韓國人喝酒隨時都可以說“干杯”。韓國人喝酒時,不習慣續(xù)酒,一定要一杯都喝完之后再添酒。也許是中國人喜歡“滿”字,所以認為續(xù)酒是件十分自然的事,就好象不斷續(xù)茶那樣似的。
可以說韓國是講究飲酒禮節(jié)文化的。據說,這種酒文化是發(fā)端于祭祀上喝一口祭祀酒之后,要把酒杯重新呈給長輩的風俗。而這種習俗之所以能流傳今是因為把自己的酒杯呈給長輩表達了一種尊重。正因為如此,把自己的酒杯遞給同伴或初次見面的人是在表達人情和親近感。
與朋友在一起喝酒的對酌文化是韓國人十分珍視酒與人際關系的價值觀的表現(xiàn)。雖然也可能偶爾與朋友開懷暢飲,盡興盡志,但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人都很忙,朋友們在一起喝酒也漸漸成為了“速戰(zhàn)速決”式的豪飲,所以有人也在呼吁要提高飲酒文化的質量。
燒酒是25度的蒸餾酒,是時下韓國男人較喜歡喝的酒。據說,在朝鮮王朝時代,燒酒是一種傳統(tǒng)酒,種類繁多,有300余種,但由于受日帝時代酒稅令的限制而漸漸消失了。今天,人們都為健康著想,所以傳統(tǒng)民俗酒又開始受人歡迎了。
此外,深受人們歡迎的傳統(tǒng)酒還有用韓國人參釀制的人參酒,慶州的法酒和安東的安東燒酒等。特別是梨姜酒,全羅道的特產,用梨來代替水釀制的酒,味道純美,回味無窮,喜歡喝酒的人都對該酒贊不絕口,說它是“人人愛不釋手的瓊漿玉液”。
正是上述這些理由造就了蘊含著韓國男人們的辛苦與歡樂的酒文化!韓國的女人們也覺得,老是發(fā)牢騷也沒什么意思,所以也時不時地做上一桌豐盛的酒菜,邀請親戚朋友到家里來作客,去努力營造一種溫馨而寬松的家庭氛圍。今天,一接到丈夫說晚上晚點回家的電話,家庭主婦們就連忙煲好美味可口的解酒湯、干明太魚湯、豆芽湯、泡菜湯等著丈夫回來,即便丈夫過了半夜還沒回來。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