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同其他文化形式一樣,具有強烈的文化底蘊,由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不同,韓國舞蹈像一般亞洲舞蹈一樣,表現(xiàn)形式與西方舞蹈有質(zhì)的不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韓國的傳統(tǒng)舞蹈。
西方舞蹈表現(xiàn)舞蹈家的個性、性征和軀體。韓國舞蹈家不帶個人感情色彩,抑制性征。西方舞蹈家喜歡使全場矚目于自己,利用光、聲諧和統(tǒng)一感和力度變化,而韓國舞蹈家對身體的特技動作的外部表現(xiàn)不感興趣,只喜歡表現(xiàn)高度抽象的喜悅。韓國舞蹈家的身體隱藏在帶有長袖的寬大的絲綢衣服里,成了生活在一個純凈、抽象的世界上的某種花或鳥的形象,反映了幾千年來周圍文化的影響。
舞蹈就其起源來說,具有神圣、神奇和儀式的性質(zhì)。
韓國的儀式形式有三種,這就是薩滿教、佛教和儒教,其中薩滿教是較發(fā)達的,并且滲入其他所有儀式形式中。
在儒教中,舞蹈是較少的,儀式就是一切。在成均館,學生們每年兩次舉行紀念孔子和另外幾位中國和韓國學者的活動,一次是在陰歷9月2日孔子誕辰,一次是在陰歷3月21日,他們每八人站成一排,一共站成八排,有節(jié)奏地向左邊、向右邊和向中間鞠躬。在部分活動中,他們一只手里拿著長笛,另一只手里拿著龍頭杖。在第二部分活動中,他們用木槌敲木盾。高低成排的硬玉石磬和黃銅鐘是古老的伴奏樂器的一部分,恭敬、緩慢的鞠躬、誦詩的儀式和用“神酒”進行的祭奠就是在這些樂器的伴奏聲是進行的。沒有人會輕率地在中間的過道上行走,這個過道是空出來迎接神靈的?,F(xiàn)在中國已沒有這種儀式。只有韓國才保持這種慶祝活動。
韓國的宮廷舞蹈有古老的根源。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宮廷芭蕾舞在意大利出現(xiàn)以前四百年,在高麗時代中期(11世紀),宮廷女演員創(chuàng)造了精致的富于詩意的場面。這種宮廷舞以吟唱詩句作為前奏曲和后奏曲,有具有象征意義的道具、華麗的服裝和特殊的音樂。例如在有32個少女參加的船舞中,有六個人劃船,兩個兒童坐在船上。在拋錨以后,船就轉(zhuǎn)圈子,四個舞蹈演員拉繩子。多達200個演員按照高度程式化的樣式分成小組,參加春他壯觀的王室文娛活動。有些舞蹈可以追溯到新羅王國憲康王統(tǒng)治時期(在位期876-86),例如處容舞或東海龍舞,顯示了同中國唐朝在音樂和舞蹈方面進行的文化交流活動。
唐朝宮廷非常珍視韓國藝術。古典保留節(jié)目中有三種高句麗舞蹈,其中兩種由于得到詩人頌揚而名垂千古。李白曾經(jīng)(在一首題為《高句麗》的詩中)寫道: 金花折風帽, 白馬小遲回。 翩翩舞廣袖, 似鳥東海來。 這種舞蹈在中國演出的時候,李白詩句的歌唱聲隨著舞姿在空氣中回蕩。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
版權(quán)所有:8682整形網(wǎng)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
本站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鄭重聲明:未經(jīng)本站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