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兵 王群殿 黃威
關鍵詞;指腹缺損 修復
末節(jié)指腹缺損往往伴有骨與肌腱外露或損傷,其修復不僅需要良好的皮膚覆蓋,還應恢復良好的感覺及外形。1996年6月~1998年5月,我們應用改良全指腹皮瓣前移修復末節(jié)指腹較大缺損創(chuàng)面9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9例9指,男7例,女2例。年齡16~50歲,平均30.5歲。致傷原因:電刨傷5例,機器擠壓傷3例,車床傷1例。傷指:拇指2個,食指3個,中指2個,環(huán)、小指各1個。指腹缺損長度1.7~2.1 cm,均有末節(jié)指骨及肌腱外露。
1.2 手術方法
氣囊止血帶下手術。清創(chuàng),沿傷指兩側正中做縱形切口,切口遠端與創(chuàng)面相連,近端近側指橫紋。先于橈側切口切開皮膚,自遠而近在屈肌腱鞘淺面銳性分離,應確保橈側固有血管神經(jīng)束在皮瓣內。待皮瓣游離接近對側血管神經(jīng)束時再做尺側切口,仔細剪開尺側固有血管神經(jīng)束鞘膜,分離指神經(jīng)、指動脈,使指神經(jīng)包含在皮瓣內,而指動脈留在原位,將皮瓣自遠而近逐漸游離近側指橫紋處。然后從兩切口向傷指掌指關節(jié)掌側前方正中做“v”形切口,注意勿損傷兩側血管神經(jīng)束,并將兩側血管神經(jīng)束向近端游離1~2 cm,血管神經(jīng)束周圍應盡量保留較多脂肪組織,避免損傷伴同指固有動脈迂曲走行的指掌側固有靜脈[1],以利于靜脈回流。這樣即形成帶有橈側指固有血管神經(jīng)蒂及尺側指神經(jīng)的指腹皮瓣,指體保留有尺側指固有血管束。放松止血帶,觀察皮瓣血運良好,將皮瓣向指端推進覆蓋創(chuàng)面,先縫合遠端及兩側方切口,再縫合近端“v”形切口,使之成為“y”字形。屈指位石膏固定。
1.3 結果
本組9例中有1例術后第2天皮瓣出現(xiàn)發(fā)紫、腫脹,系靜脈回流不充分造成,經(jīng)抬高患肢,拆除數(shù)針縫線、切口內間斷滴肝素鈉鹽水使保持滲血等處理,皮瓣漸轉紅潤、腫脹消退而成活。余8例皮瓣成活良好。術后12~14天拆線。拆線后即進行傷指屈伸功能練習,避免傷指屈曲攣縮。術后經(jīng)6~18個月隨訪,修復的指腹外形美觀,兩點辨別覺達6~7 mm,手指功能良好。
2 討論
moberg于1964年首先報道了用受傷指的帶有雙側血管神經(jīng)蒂的全指腹皮瓣前移修復斷指的殘端創(chuàng)面,效果滿意。由于全指腹皮瓣前移游離長度長,同時又在傷指近側指橫紋和掌指關節(jié)間皮膚行v-y成形術,皮瓣前移推進幅度較大,故該皮瓣亦可滿足指腹較大缺損創(chuàng)面的修復需要,而且不會引起手指功能障礙;但由于moberg術式的全指腹皮瓣前移將兩側指固有血管束均保留在皮瓣內,切斷了供應手指指背中節(jié)以遠的皮膚及甲床血運的掌側固有動脈的背側分支,易引起指背遠端皮膚及甲床血供不足,有可能導致指背遠端皮膚及甲床壞死[2],使其應用受到限制。我們將moberg術式的全指腹皮瓣前移加以改進,使皮瓣內含有一側指固有血管束,而另一側的指固有血管束留于原位。這樣,①皮瓣及指體均保留有可靠的血管蒂,既保證了皮瓣成活,又確保了指背遠端皮膚及甲床血供;②兩側指神經(jīng)仍包含在皮瓣內,對感覺功能恢復無影響。改良全指腹皮瓣前移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手術區(qū)域局限于傷指,皮膚質地和感覺功能好,前移幅度大等優(yōu)點,是修復手指殘端及指腹較大缺損創(chuàng)面的較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徐達傳.手功能修復重建外科解剖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28
2,陳愛民,侯春林,屠開元.帶指固有血管蒂的指掌側推進皮瓣.中華手外科雜志,1996;12(2):126
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
版權所有:8682整形網(wǎng)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
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鄭重聲明:未經(jīng)本站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