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據說,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歷史學家將韓國的這段早期歷史階段稱為“古朝鮮”時代。
古代韓國最初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漸合并成政治結構復雜的部落聯(lián)盟,并最終形成了王國。
在這些部落聯(lián)盟中,位于鴨綠江中游的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國。高句麗富于侵略性的軍隊逐一征服了周圍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國的樂浪地區(qū)。百濟(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漢城附近漢江南面的一個小城邦發(fā)展而成的類似高句麗的部落聯(lián)盟王國。百濟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統(tǒng)治時期發(fā)展成為一個由貴族統(tǒng)治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新羅王國(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韓半島最南端,最初是三國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國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遠離中國的影響,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國的外來習俗和思想。它的社會階級特征明顯,后來產生了獨特的“花郎團”并發(fā)展了佛教。
統(tǒng)一新羅與渤海
6世紀中葉,新羅王國征服了臨近的伽倻王國(從1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在韓半島南部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的一批城邦國家)并與中國唐朝結成軍事同盟,征服了高句麗和百濟王國。當中國唐朝后來暴露出要將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其帝國版圖時,新羅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羅將中國人逐出韓半島。其后,居住在滿洲中南部地區(qū)的前高句麗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不僅有高句麗人,還有眾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國按高句麗王國的行政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五京政權體系。渤海王國有著源于高句麗文化的先進文化。
渤海王國的繁榮和強大在公元9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它占領了北至阿穆爾河,西至滿洲中南部開元的廣大地區(qū),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渤海王國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tǒng)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高句麗人)遷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麗王國。
新羅在公元668年統(tǒng)一了韓半島,并在8世紀中葉進入繁榮強大的鼎盛時期。新羅一直想建立一個理想的佛教國家,佛國寺就是在統(tǒng)一的新羅時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貴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國對佛教的崇尚開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領的高句麗和百濟聲稱有統(tǒng)治權的地區(qū)領袖間產生了沖突。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麗王朝投降。
赴韓咨詢電話:
北京:
18501137656
全國:
4006039136
微信號:smdzxmr
微信號:victor-95397